不“挂”导师发不出? 文科研究生遇论文“署名”难题
时间:2025-03-18 17:43:26来源:中国青年报
“我的第一篇论文,目前已经改到第八稿,我自己都不想看了。但老师每一版都认真帮我修改且标注,说实话应该他拿一作……”

“我导师修改完后跟我说:本应你是一作,但这样会影响发表,将你列为二作,你看是否可以?”

“法学生,感觉没老师带,硕士很难发出来。”

以上言谈,都来自硕博士研究生对论文署名问题的讨论。近年来,文科硕博士研究生论文发表的署名问题,引发广泛争议。

概括来说,期刊、学生、导师之间,形成了一个“怪圈”:很多期刊对硕博士研究生独立署名的论文不予采纳,要求将导师署名为第一作者才能发表;但对硕博士研究生而言,各类成果评价往往只承认第一作者,学生的劳动成果得不到合理承认,严重打击其积极性;而许多导师没有直接参与学生某一论文的研究,对期刊的这一要求也深感无奈。

署名应名副其实、问心无愧

博士生陆宇对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直言:“我个人也挺不能理解这种现象,研究是我自己做的,为什么要靠署名的方式去证明它有价值?如果是我遇到这种情况,会认真请教老师这篇论文有什么缺陷,并作出相应的修改;换言之,如果要借导师的‘招牌’,总得有名副其实之处吧。”

“我们教研室在这方面的学术风气还蛮好的,师门发表的论文,都没有挂过老师的名字。我的导师是一名作风‘老派’的学者,他不喜欢这种相当于‘瓜分’学生劳动成果的风气。何况我的专业是一种‘十年磨一剑’的学问,说实话对于老教授们而言,学生的文章还是太稚嫩了。”陆宇说。

在一家期刊担任副主编的贾明回忆:“我2006年博士毕业,读硕士博士时,共发表了五六篇论文,都是独立署名。当时还不流行所谓‘C刊’,考评机制没有那么严格和机械。”

贾明也在一所高校任教,遇到过自己带的博士生请自己“挂名”的情况。“为了博士生毕业,如果学生需要我挂名,那我就必须深度参与论文的写作和修改,让署名名副其实、问心无愧。”

近年来教育发展,博士点增多,博士生扩招,博士后扎堆儿。他们很多都必须发表了论文,才能毕业或出站,这必然导致僧多粥少,所谓的发表门槛越来越高。贾明认为,如果高校能有更多自主权,比如,取消博士生论文发表等要求,只认真和严肃地审核博士毕业论文的水平,以博士论文质量作为毕业的主要依据,那么,这个紧张的局面也许会有较大缓解。

期刊也有“青年友好型”,但大部分仍对作者有“限定”

贾明告诉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,其所在刊物会发第一作者为青年学者的论文,也发博士生独立署名的论文,但不发硕士生的论文——无论署名第几。2024年发博士生的论文,约占刊物全年发表论文的20%。

贾明坦言,绝大多数人文学科期刊,特别是C刊,确实希望作者是名家,至少教授、副教授,对博士生和讲师的文章兴趣不大。“因为他们要考虑论文发表之后,有没有他引,特别是C刊他引。而名家、高级职称教师的论文他引率相对较高。”

2024年12月28日,南京大学联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知名学术期刊,根据期刊意愿和实际情况,推出了首批191家“青年学者友好期刊”,某核心期刊也在其列。主编石一文告诉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,该刊目前只发表独立署名文章,尤其重视青年学者的文章,“青年学者在我刊发表论文,均为第一作者”。

石一文给出了一组数据:2024年的作者队伍中,45岁以下的青年学者占比接近60%,全年发表博士生论文7篇;以“现当代文学栏目”为例,2024年发表论文22篇,45岁以下青年学者的论文为13篇(其中博士研究生论文1篇),占总论文篇数的60%;“造型艺术”栏目,2024年发表论文22篇,45岁以下青年学者的论文为17篇(其中博士研究生论文1篇),占总论文篇数的77.3%。

石一文也坦承,有的期刊的确对作者的“身份”和“级别”有要求,不发或很少发博士生的论文,硕士的更不用说了;要想发表,第一作者需要挂上导师的名字。

石一文解释,之所以有如此限定,期刊确有“苦衷”。“在当前的期刊评价体系中,能不能成为核心期刊,是决定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关键。相比青年学者,资深学者在论文转载、获奖以及影响力等方面更具优势,可以增加期刊的学界影响力和社会声誉度。”

改进署名方式,突破研究生论文发表的困局

“问题的关键不是导师应不应该署一作,而是文科论文长期形成的署名方式,有必须改进的地方。”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宁说,硕博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写作,是一种学术合作行为,参与合作的师生双方,其对论文的贡献,都应该在署名中得到合理认可。要探索一种让师生“双赢”的署名方式,如此才能真正为研究生论文发表的困难破局。

在刘宁看来,理科论文在这方面有很成功的经验,比如理科论文将导师署名为通讯作者,进行论文写作的硕博士研究生,依据实际贡献,署名为第一作者、第二作者等,在进行论文成果统计时,通讯作者享有与第一作者同等的成果评价。这样的署名方式,就是师生“双赢”,期刊也摆脱了为追求名家效应而牺牲青年作者利益的无奈,很值得文科论文借鉴。

刘宁进而提出,文科论文的署名机制,是以独立研究为核心形成的。随着新时代文科有组织科研、跨学科研究迅速发展,的确需要探索更适合合作式研究的署名方式。

“期刊、学生、导师之间,之所以形成‘怪圈’,正是一种学术生态固化的表现。”石一文说,对三者无论哪方而言,首先,要秉持学术公器之初心,各司其职,各尽本分;其次,各方要加强交流合作,创新知识生产模式,优化学术评价体系,构建更为规范有序的学术共同体。

对青年学者,石一文建议,在研究生阶段应以学习为主,要大量阅读本专业的经典论著,尽可能地拓展自己的研究视野,为未来的科研之路打下坚实基础;在多读的同时也要多写,写作是对思维能力、文献解读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训练;不要将发表论文当作目的,把基础打牢,选题有价值,写作有新意,发表是个水到渠成的过程。当然,这需要为青年学者提供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健全的制度保障。

标签:

最新
  • 不“挂”导师发不出? 文科研究生遇论文“署名”难题

    我的第一篇论文,目前已经改到第八稿,我自己都不想看了。但老师每

  • 轮椅上的竹编匠人杨兴成:手中方寸 心中乾坤

    成都市新都区香爱·有礼美丽工坊内,59岁的杨兴成坐在轮椅上,两手

  • 新疆首家长城文化博物馆陈列布展获美国缪斯设计奖金奖

    记者18日从新疆尉犁县丝绸之路·长城文化博物馆获悉,该馆的陈列布

  • 侨乡浙江丽水:山区货物实现“家门口”出海

    连日来,在浙江丽水,化妆品从庆元货运站出发,发往宁波北仑港,即

  • 安徽开展“仲裁服务双百活动” 全方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

    中新网合肥3月5日电 (胡光林 彭继友)近日,安徽省司法厅、省仲裁

  • 第二届上海合作组织雪地足球赛开赛 揭幕战中国队胜出

    中新网哈尔滨3月2日电 (记者 王妮娜)3月1日,2025第二届上海合作

  • 满满科技范!我国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大面积展开

    眼下,我国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大面积展开。今年,全国冬小麦面积保

  • 全产业链能力是AI竞争关键

    近段时间,我国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求索(DeepSeek)发布的大模型产品

  • “中国服务”加速走向世界

    中国服务加速走向世界(环球热点)中国游爆火出圈,新中式走向世界,

  • 业内专家共瞻高纯化学品产业未来

    中新网北京1月25日电 (记者 刘亮)教育部集成电路高纯化学品制备技

  • 国家发改委:推广借鉴上海浦东新区等地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

    中新网12月31日电 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,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关于

  • 泗洪县大楼街道:探索全民阅读新路径

    在全民阅读浪潮的推动下,泗洪县大楼街道积极探索创新,通过三项有

  • 中国人才交流协会研讨会:镇江人力资源服务亮点纷呈

    日前,中国人才交流协会工作研讨会召开,我市两家重点人力资源服务

  • 驻马店市驿城区老街街道:强化党务知识培训 夯实党建工作根基

   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进一步规范党务工作,提升

  • 西班牙业界: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无益于欧洲产业发展

    作为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,西班牙近年来在政策支持和市

  • 于多家海外流媒体播出 《永夜星河》东方奇幻叙事获关注

    中新网北京11月10日电 (记者 高凯)正在此间热播的赛博古装轻喜剧

  • 旅游
    • 贵州苗寨禾晾“丰”景如画

    • 世界消息!杨梅大仓是什么意思啊?杨梅季节是哪几个月?

    • 世界快资讯丨​金秋教师节 浓浓尊师情——西平县专探赵高庄村委班子慰问东沟小学教师

    •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成都制定惠企政策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 世界快播